马中友老师解读科学新课标
+15
徐文河
刘彦平
王金凤
昝文杰
王庄小学 张悦
车会敏
陈贵权
周军
马中友
章文芳
高海银
大深港小学 王丽辉
邱翠翠
张菊玲
Admin
19 posters
马中友老师解读科学新课标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而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科学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授教给学生,应该教会学生到“井边打水”的方法,使学生亲身体验“打水”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所以,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便成为我们首要研究的问题。为此谈一些体会。
一、创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人对待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和谐,感情共融,才能引起思维的共鸣。教师对所教学科,对所教学生的感情,对学生是一股强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使之发生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如: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学生就会从老师的微笑中获得成功;教师让学生在争论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学生就会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满足与自信。一旦学生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后,就会以旺盛的精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课中,我与学生们一同探讨、一同研究。有了问题,大家一起来想办法,有了收获,大家一起来分享。
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小学生研究学习特别需要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要从“独唱”变为“伴唱”,从传播知识、信息变为帮助学生选择信息,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教学中,首先要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其次教师要信任、赏识学生,在学习中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研究,组织学生去探究,用欣赏的眼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
二、开展简单实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记得在第一次教学生使用酒精灯时,令我诧异的是:全班有多一半的同学不会使用火柴,划了许多次划不着火,本来很简单的实验,因为一个一个的练习划火柴二耽误了许多时间。在今天,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里全都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手能力极差,生活经验少得可怜,许多农村的孩子现在分不清小麦和韭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发展探究能力不可缺少的过程。在教学中开展简单试验,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
简单试验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小物品,也可取材于实验室的小仪器,它反映的是简单的科学原理或规律,操作起来简单,而且不费时间,它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原理简单,成功率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动手,动手能力自然提高。
三、依托学校资源,开展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从教材和学生特点出发,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不断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只有学生自己选定的问题,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因此教师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具有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甚至某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例如,麻雀怎样过冬这样的问题似乎不值一提,对儿童来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在极为普遍的生活中研究事物现象,挖掘科学的内涵涵掌握学习方法启迪思维,发展兴趣,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生活作为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和场所,学生在生活中看一看、拆一拆、拼一拼、画一画、说一说,自己动手,自己发现,自己表达,并能与伙伴的交流中,学会赞赏、争议、分享和相互帮助,会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只有这样,科学探究才会有生机,才会燃起探究的火花。
四、科学激励评价,激发探究热情
科学的评价,对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感因素,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出了详细的叙述,强调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应该用一种全新的,始终赏识的眼光来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索活动。通过评价激励,不仅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要把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这也是保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的关键。如在平时的实验中,一部分学生总会出现种种缺点或错误,这时,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他们,实际上,有时所得到的与众不同的结论,足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反思机会,这不正是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强劲动力吗?科学的评价要获得多角度的教学反馈信息,不能只采取考试这一种方式,应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角度,采取课堂观察、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等多样有效的评价手段,还可为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本,及时记录各种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反映学生的成绩,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总之,教师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激励,给学生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才能保持学生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生成许多问题在学习宇宙单元时,学生就问“宇宙是怎样形成的”,我这样评价:你这个问题问的真有高度,现在全世界的许多科学家都正在研究这个问题,研究了许多年动用了最先进仪器,关于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还有一些小问题有待解决,也许需要你们这一代参与其中才能解决,那个时候你们也就成了科学家了。从现在开始,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就可以自己从网络上查一查,了解科学家的最新的研究成果。问这个问题的学生很自信的坐下了,以后他在学习科学中一直都很积极,这样评价就起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学生敢于提问就是好的,不管他的问题幼稚也好,简单也好,难也好,与课堂研究内容相背也好,作为一名教师要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整个探究活动用适当的评价保护发展学生的探究欲。
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3MTYyMTY4.html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而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科学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授教给学生,应该教会学生到“井边打水”的方法,使学生亲身体验“打水”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所以,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便成为我们首要研究的问题。为此谈一些体会。
一、创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人对待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和谐,感情共融,才能引起思维的共鸣。教师对所教学科,对所教学生的感情,对学生是一股强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使之发生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如: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学生就会从老师的微笑中获得成功;教师让学生在争论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学生就会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满足与自信。一旦学生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后,就会以旺盛的精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课中,我与学生们一同探讨、一同研究。有了问题,大家一起来想办法,有了收获,大家一起来分享。
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小学生研究学习特别需要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要从“独唱”变为“伴唱”,从传播知识、信息变为帮助学生选择信息,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教学中,首先要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其次教师要信任、赏识学生,在学习中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研究,组织学生去探究,用欣赏的眼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
二、开展简单实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记得在第一次教学生使用酒精灯时,令我诧异的是:全班有多一半的同学不会使用火柴,划了许多次划不着火,本来很简单的实验,因为一个一个的练习划火柴二耽误了许多时间。在今天,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里全都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手能力极差,生活经验少得可怜,许多农村的孩子现在分不清小麦和韭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发展探究能力不可缺少的过程。在教学中开展简单试验,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
简单试验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小物品,也可取材于实验室的小仪器,它反映的是简单的科学原理或规律,操作起来简单,而且不费时间,它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原理简单,成功率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动手,动手能力自然提高。
三、依托学校资源,开展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从教材和学生特点出发,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不断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只有学生自己选定的问题,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因此教师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具有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甚至某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例如,麻雀怎样过冬这样的问题似乎不值一提,对儿童来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在极为普遍的生活中研究事物现象,挖掘科学的内涵涵掌握学习方法启迪思维,发展兴趣,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生活作为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和场所,学生在生活中看一看、拆一拆、拼一拼、画一画、说一说,自己动手,自己发现,自己表达,并能与伙伴的交流中,学会赞赏、争议、分享和相互帮助,会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只有这样,科学探究才会有生机,才会燃起探究的火花。
四、科学激励评价,激发探究热情
科学的评价,对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感因素,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出了详细的叙述,强调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应该用一种全新的,始终赏识的眼光来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索活动。通过评价激励,不仅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要把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这也是保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的关键。如在平时的实验中,一部分学生总会出现种种缺点或错误,这时,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他们,实际上,有时所得到的与众不同的结论,足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反思机会,这不正是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强劲动力吗?科学的评价要获得多角度的教学反馈信息,不能只采取考试这一种方式,应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角度,采取课堂观察、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等多样有效的评价手段,还可为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本,及时记录各种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反映学生的成绩,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总之,教师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激励,给学生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才能保持学生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生成许多问题在学习宇宙单元时,学生就问“宇宙是怎样形成的”,我这样评价:你这个问题问的真有高度,现在全世界的许多科学家都正在研究这个问题,研究了许多年动用了最先进仪器,关于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还有一些小问题有待解决,也许需要你们这一代参与其中才能解决,那个时候你们也就成了科学家了。从现在开始,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就可以自己从网络上查一查,了解科学家的最新的研究成果。问这个问题的学生很自信的坐下了,以后他在学习科学中一直都很积极,这样评价就起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学生敢于提问就是好的,不管他的问题幼稚也好,简单也好,难也好,与课堂研究内容相背也好,作为一名教师要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整个探究活动用适当的评价保护发展学生的探究欲。
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3MTYyMTY4.html
马中友老师解读科学新课标
科学课,对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对理解科学学科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教学帮助很大。感谢中心校、大道小学、马中有老师!
高海银- 帖子数 : 142
注册日期 : 11-02-23
回复: 马中友老师解读科学新课标
马中友老师的解读应该是来自于实际教学,解读的通俗且重点突出。有几点让我觉得印象很深:一是从简单的实验入手,发展独生子女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也体现了循序渐进。二是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的思维,才能提出更加有质量的问题;三是善于捕捉学生课堂上、生活上极为普通的问题、微小的细节,让学生质疑、研究,这也说明了马老师有着广泛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学习了! 刘秋红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