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3 posters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21《再见了亲人》
小部落小学 王苹
教学要求:
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固而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
教学过程 :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
(3)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⑷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六)、拓展延伸
(1)推荐大家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2)小练笔。
写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要求:选取典型事例,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七)板书
再见了,亲人
大娘 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深情厚谊
大嫂 挖野菜致残
反思
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目的是促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本人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采用的是情感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
小部落小学 王苹
教学要求:
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固而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
教学过程 :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
(3)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⑷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六)、拓展延伸
(1)推荐大家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2)小练笔。
写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要求:选取典型事例,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七)板书
再见了,亲人
大娘 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深情厚谊
大嫂 挖野菜致残
反思
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目的是促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本人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采用的是情感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
大道小学姜非- 帖子数 : 27
注册日期 : 11-03-01
杨润辉- 帖子数 : 87
注册日期 : 11-02-2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