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庄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六年级《测量》教学设计

3 posters

向下

六年级《测量》教学设计 Empty 六年级《测量》教学设计

帖子  大道小学姜非 周五 五月 06, 2011 10:35 am

课题:测量单位和平面图形
杜庄镇平山营小学 李学文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总结整理测量单位和平面图形有关知识的过程。
2. 知道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其进率,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计算。
3. 在回顾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丰富数学经验。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测量单位
1.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回顾曾经学过的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测量单位。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小学近6年的学习中,我们学过哪些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呢?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说: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还有千米。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还有平方千米、公顷。
●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还有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学生如没提到容积单位,教师可启发:在计算液体的体积时,我们通常用什么做单位?
教师板书。
长度: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公顷。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容积:升、毫升。
2.提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它们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讨论。 师:我们学习过这么多测量单位,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它们的意义有什么不不同?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长度单位是测量线段物体长度或两地间距离的。
●面积单位是测量图形和物体表面大小或土地面积的。
●体积单位是测量几何体、物体占空间大小的。
●容积是测量容器能容纳多少物体,测量液体时,一般用升和毫升做单位。
学生说不完整,互相补充。
3.提出 “用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的要求,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师:同学们对单位测量的意义很清楚了,你能用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吗?比如说,黑板的长是2米,黑板的面积大约有3平方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会说出很多。如:
●火车站到展览馆大约2千米。
●1元硬币的周长是7.85厘米。
●学校操场跑道的长是200米。
4.提出整理单位进率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表格,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能用学过的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了,那么,这些测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整理并填在课本83页的表格里。
学生自主整理,教师个别指导。学生做完,全班订正,
5.提出“议一议”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逐一讨论,得出: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请你仔细观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进率各有什么规律?
给学生一点观察时间。
师:谁愿意说一说,长度单位中,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规律?
生:长度单位中,除米和千米之外,其他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师板书:1000米=1千米
师:说得很好,其实1000米=1千米,我们可以理解为把以“米”为单位的数换成以 “千米”为单位的数,它们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说: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边说边板书出来。
二.平面图形
1.提出整理平面图形的问题,用课件出示84页的图表。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字母表示什么,然后讨论,图形的各部分用字母表示时有什么特点。
师:刚才我们复习、整理了测量单位,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
看第84页图表。
师:看一看,表中有什么图形?同桌互相说一说,图形上的字母表示什么?
学生同桌交流。
师:你们发现图形的各部分用字母表示时,有什么特点?
生1:图形的高都用h表示。
生2:图形的底都用a表示。
……
师:那一般情况下,C表示什么?S表示什么?
生: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
2.学生自己写完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公式的整理并填在表中,然后全班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整理一下我们学过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然后用字母表示并写在课本84页的图表中。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整理的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说,教师在课件上写出字母公式。如: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是:C = (a+b) ×2
教师在课件上填出:
C = (a+b) ×2
3.提出:上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先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 师:看来大家对这些图形的计算公式掌握的非常好。那谁还记得,这些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4.全班交流。教师有目的的提出交流的内容,并进行转化的思想方法提示。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谁来说一说平行四边形?
学生说推导过程时,教师用课件演示。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了我们熟悉的长方形,从而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用了什么方法?怎样推导的?
生: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拼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三角形的面积是用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那梯形的面积呢?又是怎样推导的?
生1:梯形面积也是用拼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2:梯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在梯形高的中点画一条中位线,沿中位线与两腰的交点向底边做垂线,得到两个小三角形,把这两三角形割下来,补到上面,就得到一个长方形,中位线的长就是长方形的长,也就是: ,高不变,所以得出:梯形面积= ×高
这种方法,学生说不出,教师介绍。
师: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虽然有不同的方法,但却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那么,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生:圆的面积公式同样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小三角形,然后用这些小三角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长为圆周长的一半,宽为半径,所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r。
5. 教师谈话,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公式推导的共同思想:转化思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师:刚才我们回顾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虽然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思想,你们注意到了吗?
生:就是把不知道的图形转化成我们熟知的图形,再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图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说不出,教师总结。
师:这样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思想。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是我们今后学习中和研究问题经常要用到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
板书:转化思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6.师生共同完成平面图形的关系图。
师:刚才,我们回顾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图形面积公式之间联系。还记得我们最先学习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吗?
生:长方形。
教师课件出示长方形,给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师: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是怎样总结出来的吗?
学生可能说出:
(1)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长边摆5个,沿宽摆3个,这个长方形一共摆了5×3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推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
(2)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每排有5个,共3排。这个长方形一共有5×3个1平方厘米的小格。所以,推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第⑵种方法学生没有,教师介绍,并用课件演示(如84页图)
师:正方形面积呢?
学生可能会说:
●正方形的面积也可用此方法。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面积=边长×边长
教师用课件演示正方形(如84页图)
师:接下来是学习哪个图形面积,是转化为什么图形推导的?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长方形推导的。
教师课件呈现平行四边形。
师:接下来呢?
学生说,完成84页图。
三.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1题到第5题,学生自主完成。
师:今天我们回顾整理了测量单位和平面图形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做几个练习。看书85页练一练,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1题到第5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老师。
课上完不成,课下完成。





课题:立体图形
李学文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总结整理立体图形体积、表面积公式的过程。
2. 掌握立体图形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用公式计算。
3. 初步形成转化思想,获得愉快的体验。
课前准备:立体图形,几件实物:水杯、大一点的长方体纸盒、圆柱形物体等。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教师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别出示几个物体,让学生认一认测量体积用什么单位合适。
师:上节课,我们整理了测量单位和平面图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回顾和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
板书:立体图形。
师:看!老师这有几个物体,谁能说一说测量茶叶筒体积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生:用立方厘米比较合适。
师:那这个纸盒呢?
学生可能出现:
●用立方厘米,也可以用立方分米。
●也可以用立方米。
师:一般物体较大时,用立方分米或立方米数据比较简单。
师:那这个水杯呢?要测量它的体积用什么单位?要测量它能装多少水用什么单位?
生:要测量它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要测量它能装多少水用亳升或升。
2.提出:看到这几个实物,你会提到哪些数学问题?给学生主动发言的机会。 师:很好。看到这几个物体,你会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
●它们的体积是多少?
●它们的表面积是多少?
●水杯能装多少亳升水?
……
二、复习整理
1.出示85页的图表,先说一说字母表示什么,再让学生自主整理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并填在表格里,然后再交流。
师:看来大家提到的问题,首先是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看85页表格。
师:表中是我们学过的几个立体图形,谁来说一说图中字母表示什么?
指名回答
师:谁还记得圆柱和圆锥,他们的直径用哪个字母表示?
生:用字母d表示。
师:下面,请学生写出几个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文字公式,再用字母表示并填在课本第85页的表格中。
学生自主填写公式、填表,然后全班交流,先说文字公式,再说字母公式。教师用课件完成表格。
2.提出蓝灵鼠的要求,先让同学互相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总结出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3.先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再说圆锥,最后说圆柱表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师:谁来说一说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生:圆柱体积公式是用转化的思想,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推导出来的。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结论不完整,教师补充,并用课件演示。
师:很好,同学们都能用转化的思想说明问题。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通过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推导出来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生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经过实验,因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的三分之一,所以,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生2:求圆锥的体积同样也是利用了转化的思想,把圆锥转化成圆柱,再利用圆柱与圆锥的关系,求出圆锥的体积。
师:通过复习,我们发现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用了转化思想,推导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也用了转化思想。说明,转化思想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经常用的方法,很重要。那谁还记得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纸盒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同样大的圆,两个圆就是圆柱的上底和底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得出:圆的侧面积=圆的周长×高+底面积×2。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测量几个实物的有关数据,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师:上课的时候,同学们提出这几个物品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解决。
请同学来测量出有关数据,全班计算。
2.课本85页练一练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师:看课本85页练一练第6题,自己计算,然后同学互相检查一下。
3.练一练第7题,自己读题并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看第7题,先认真读题,然后再计算。






课题:解决问题
李学文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空间与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获得综合运用只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由修路引出谁注意到了修马路用什么机器?用这些机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议一议压路机是怎样压路的。
师:同学们,我相信不少同学都看到过修路的场面,谁注意到了,修马路都用什么机器?用这些机器干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修路用汽车来拉沙土、石子和水泥等。
●修路要用到压路机,用它压实路面。
2.分别提出:压路机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轮子的什么呢?压路机每分钟压路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 师:谁仔细观察过压路机,给大家说一说压路机是怎样压路的?
学生可能会说:
●压路机有个大轮子,用轮子压路。
●压路机用前轮滚动着压路。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事物的好学生。压路机用前轮滚动着压路。想一想,前轮滚动一周压的路面的面积就是这个轮子的什么呢?
生:是这个轮子的侧面积。
师:再想一想,压路机每分钟压路面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
学生可能会说:
●压路机压路面积的大小和他的前轮直径有关系,轮子粗压的面积就大。
●压路机压路面面积的大小和前轮的长有关系,轮子越长,压的面积就越大。
二、压路问题
1.让学生看书,交流从题目中了解到的信息,提出问题(1)。
师:大家对压路机都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解决一个压路机压路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自己读一读。
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后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压路机的哪些情况了?
生1:压路机前轮宽1.8米,直径是1.2米,工作时每分钟转10周。
师:要求这台机器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你能解决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师:说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生:求压路机每分钟大约压路多少平方米,先算出压路机前轮转一周压路多少平方米,就是压路机前轮的侧面积,再求出转10周压路多少平方米,列算式是:3.14×(1.2/2)2×1.8×10=67.824(m2)。
2.提出问题(2),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全班交流时,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方法的机会。 师:看问题(2),这台压路机要压完宽3.5米、长1.5米的路面,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可能有不同想法。
●路面宽3.5米,压路机前轮宽1.8米,需要压一个来回。先算出压1.5千米需要多少时间,问题就解决了。这样算:把1.5千米换成1500米,用1500米除以前轮的周长求出圈数,再用圈数除以10,就是需要的分钟数。算式:
1500÷3.768÷10≈40(分)
加掉头1分钟,所以一共用40+40+1=81(分)
●压路机前轮的周长是3.14×1.2=3.768m,每分钟压路的长度3.768×10=37.68m,压完长1.5千米的路面需要1500÷37.68≈40分钟。掉头返回再压需要40分钟,加上掉头的时间1分钟,共需要40+40+1=81(分)。
三、 解决铁皮箱问题
1.让学生读题并观察示意图,了解题中信息。提出问题(1)并让学生议一议铁皮箱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压路机问题,下面我们继续应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铁皮箱问题。请同学们看书87页下面的题和示意图。
学生看书读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用一块长是80厘米,宽是60厘米的铁皮做无盖的铁箱。
●剪掉的四个角是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
师:想像一下铁箱的形状,议一议做成铁箱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生:做成铁箱的长是40厘米,宽是20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高是20厘米的?拿一张纸代替铁板演示一下。
学生做不好,教师演示。
2.提出“计算表面积和容积”的要求,学生计算后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就铁皮箱的数据计算它的表面积和容积。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时,重点关注求表面积的多样方法。如:
(1)先求铁板面积,再剪4个正方形面积。80×60-20×20×4=3200(平方厘米)
(2)直接求5个面的面积。40×20×3+20×20×2=3200(平方厘米)
四、 水面升高问题
1.让学生读题,提出把铁块投入水桶后,水桶上升的高度和什么有关系?让后让学生自己计算。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88页的题,自己读一读。
学生读题。
师: 谁来说一说,把铁块投入水桶后,水桶上升的高度和什么有关系?
生1:和铁块的大小有关系。
生2:水面上升的高度就相当于铁块的体积。
师: 请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
把铁块投入水桶后,水面上升的部分就等于铁块的体积。先求出铁块体积,再用体积除以水桶底面面积,就等于升的高度。算式:
2×2×1÷12≈0.33(分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2题,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回答。
师: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的第2题,也是一个往水中投物的问题,谁来说一说怎样解答。
生:量筒的刻度由300毫升上升到360毫升,说明三个钢珠的体积是360-300=60(立方厘米),每颗钢珠的体积是60÷3=20(立方厘米)。
2.练一练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师:我们看练一练的第3题。想一想,木料的表面积由哪些面构成?
生:木料的表面积由直径是50厘米,高4米的圆柱表面积的一半和一个长4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组成。
学生自主解决。
3.练一练第5题,先讨论,再解决。 师:我们看练一练的第5题。先想一想,要油漆的部分是哪几个面,再解答。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要油漆的部分是储气罐的顶面和侧面。算式是:
3.14×(14÷2)2+3.14×14×15=813.26(平方米)
4.作业:练一练的1、4、6、7题,学生自己完成。
师:练一练中的其它各题,自己完成。



大道小学姜非

帖子数 : 27
注册日期 : 11-03-01

返回页首 向下

六年级《测量》教学设计 Empty 回复: 六年级《测量》教学设计

帖子  杨润辉 周五 五月 06, 2011 2:58 pm

拜读,设计思路意图明确,教学背景分析较全,教学目标设计注重三维目标结合,反馈练习明确,注重课堂实效,教学手段适合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第一次看到这么全面的教学设计。


由杨润辉于周四 五月 12, 2011 11:44 a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杨润辉

帖子数 : 87
注册日期 : 11-02-24

返回页首 向下

六年级《测量》教学设计 Empty 回复: 六年级《测量》教学设计

帖子  方志伟1 周五 五月 06, 2011 3:06 pm

课堂反馈练习根据目标设计,非常合理,值得学习。

方志伟1

帖子数 : 90
注册日期 : 11-03-01

返回页首 向下

六年级《测量》教学设计 Empty 收获

帖子  ?? 周五 五月 06, 2011 3:20 pm

能在同一时间和同年级的各位同仁一起进行交流,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欣赏了各位优秀的教学设计,收获甚丰!

??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六年级《测量》教学设计 Empty 学习

帖子  ?? 周一 五月 09, 2011 1:40 pm

同年级的老师们的教学设计的水平都很高,我特高兴能看到这么多的优秀设计。

??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