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7 课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学设计
2 posters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7 课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学设计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设计
平山营小学 邵国荣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固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2、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ESE)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有利和不利之外。
2、能举出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利用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例(如铁轨接缝等)。
课时安排:
考虑到问题的连续性,视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本教学设计将先完成引入和活动3,然后完成活动1、活动2,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个瘪乒乓球,谈话:一位同学在打乒乓球时,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怎么才能让它再完好的鼓起来呢?(鼓励学生想办法)
(当学生想不到好的办法时,教师可提示利用开水、水杯解决)
2、教师或学生用开水将乒乓球汤起来。(学生会感到很新奇)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瘪乒乓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
二、思考探讨,进行猜想:
1、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瘪乒乓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板书课题: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2、将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与小组同学交流。
3、师生汇总猜想的几种可能:
(预计猜想情况:A、乒乓球可能被开水烫软了,有了弹性,自己弹起来了;B、乒乓球里面有空气,被开水烫后,空气变热,体积胀大,产生一种力,将乒乓球撑起来了;C、开水具有修复作用,把乒乓球修好了;D……)
三、合作探究,实验证明:
1、利用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分组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1)、将一个已经充入少量空气鸡蛋大小的气球(注意扎口要给空气留有少量空间,不要太紧),刚好自然穿过铁圈。
(2)、然后将气球放入60。C左右的热水中烫一会儿,再将气球通过刚才的铁圈(注意,不要强行施加外力通过,要保证气球不变形)。
(3)、最后将气球再放入冷水中搁置一会,再使气球顺利通过铁圈。
安全提示:小心热水,不要烫着自己!
2、注意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
(1)、气球受热以后,如果不强行施加外力,在保证气球不变形的情况下,气球不能通过铁圈。
(2)、气球变冷以后,又能顺利通过铁圈。
3、讨论:气球不能通过铁圈,说明什么?(说明里面的空气变大了,气球变大了。)
四、共同探讨,形成结论:
1、根据刚才所做的实验,解释“瘪乒乓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这一问题。
2、共同探讨:“A、乒乓球可能被开水烫软了,有了弹性,自己弹起来了;B、乒乓球里面有空气,被开水烫后,空气变热,体积胀大,产生一种力,将乒乓球撑起来了;C、开水具有修复作用,把乒乓球修好了;D……”这几种猜想哪种是正确的。
3、达成共识得出答案:乒乓球里面有空气,被开水烫后,空气变热,体积胀大,产生一种力,将乒乓球撑起来了。
4、形成结论:这说明气体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即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归纳学法、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归纳上面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2、师小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液体和固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质呢?
3、学生大胆猜想。
4、引导自主探究、实验证明:观察课前下发的实验器材,认真阅读教材63、64页内容(尤其注意观察分析教材中图片),各小组按照下面的提示合作,自学活动1、活动2。
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分工——实验者、记录者——注意观察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5、教师分组巡视指导实验。
6、各小组代表汇报自学情况。(板书: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六、拓展空间、巩固应用:
拓展空间:
1、展示液体的反膨胀现象(水结冰时,体积大于其常温
0。C——4。C时,即冷胀热缩。)
观察实物:品牌与重量相同,但未开封的可乐两瓶,其中一瓶已经被冻成冰(观察被冻成冰的可乐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商店出售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么不装满?
2、展示火车铁轨留接缝原理。
巩固应用:
1、出示一根锈死的锣丝,怎样才能用两个扳手使锣丝母比较容易地拧下来?(提示:先用火烧考锣丝母片刻,再用扳手拧)
2、出示:一铁球被放在玻璃瓶中,(铁球直径大于瓶口直径0.5毫米,倒不出来。)怎样才能不破坏瓶子将铁球倒出来?
七、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搜集生产、生活中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实例。
平山营小学 邵国荣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固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2、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ESE)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有利和不利之外。
2、能举出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利用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例(如铁轨接缝等)。
课时安排:
考虑到问题的连续性,视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本教学设计将先完成引入和活动3,然后完成活动1、活动2,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个瘪乒乓球,谈话:一位同学在打乒乓球时,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怎么才能让它再完好的鼓起来呢?(鼓励学生想办法)
(当学生想不到好的办法时,教师可提示利用开水、水杯解决)
2、教师或学生用开水将乒乓球汤起来。(学生会感到很新奇)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瘪乒乓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
二、思考探讨,进行猜想:
1、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瘪乒乓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板书课题: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2、将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与小组同学交流。
3、师生汇总猜想的几种可能:
(预计猜想情况:A、乒乓球可能被开水烫软了,有了弹性,自己弹起来了;B、乒乓球里面有空气,被开水烫后,空气变热,体积胀大,产生一种力,将乒乓球撑起来了;C、开水具有修复作用,把乒乓球修好了;D……)
三、合作探究,实验证明:
1、利用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分组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1)、将一个已经充入少量空气鸡蛋大小的气球(注意扎口要给空气留有少量空间,不要太紧),刚好自然穿过铁圈。
(2)、然后将气球放入60。C左右的热水中烫一会儿,再将气球通过刚才的铁圈(注意,不要强行施加外力通过,要保证气球不变形)。
(3)、最后将气球再放入冷水中搁置一会,再使气球顺利通过铁圈。
安全提示:小心热水,不要烫着自己!
2、注意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
(1)、气球受热以后,如果不强行施加外力,在保证气球不变形的情况下,气球不能通过铁圈。
(2)、气球变冷以后,又能顺利通过铁圈。
3、讨论:气球不能通过铁圈,说明什么?(说明里面的空气变大了,气球变大了。)
四、共同探讨,形成结论:
1、根据刚才所做的实验,解释“瘪乒乓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这一问题。
2、共同探讨:“A、乒乓球可能被开水烫软了,有了弹性,自己弹起来了;B、乒乓球里面有空气,被开水烫后,空气变热,体积胀大,产生一种力,将乒乓球撑起来了;C、开水具有修复作用,把乒乓球修好了;D……”这几种猜想哪种是正确的。
3、达成共识得出答案:乒乓球里面有空气,被开水烫后,空气变热,体积胀大,产生一种力,将乒乓球撑起来了。
4、形成结论:这说明气体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即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归纳学法、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归纳上面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2、师小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液体和固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质呢?
3、学生大胆猜想。
4、引导自主探究、实验证明:观察课前下发的实验器材,认真阅读教材63、64页内容(尤其注意观察分析教材中图片),各小组按照下面的提示合作,自学活动1、活动2。
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分工——实验者、记录者——注意观察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5、教师分组巡视指导实验。
6、各小组代表汇报自学情况。(板书: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六、拓展空间、巩固应用:
拓展空间:
1、展示液体的反膨胀现象(水结冰时,体积大于其常温
0。C——4。C时,即冷胀热缩。)
观察实物:品牌与重量相同,但未开封的可乐两瓶,其中一瓶已经被冻成冰(观察被冻成冰的可乐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商店出售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么不装满?
2、展示火车铁轨留接缝原理。
巩固应用:
1、出示一根锈死的锣丝,怎样才能用两个扳手使锣丝母比较容易地拧下来?(提示:先用火烧考锣丝母片刻,再用扳手拧)
2、出示:一铁球被放在玻璃瓶中,(铁球直径大于瓶口直径0.5毫米,倒不出来。)怎样才能不破坏瓶子将铁球倒出来?
七、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搜集生产、生活中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实例。
刘宏- 帖子数 : 43
注册日期 : 11-02-2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