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 posters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6、吹糖人》教学设计
杜庄镇大道小学 薛冬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羡慕、舔、瞪”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脆、恨、凭”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与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意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调动生活积累,引起情感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乡村孩子童年的快乐生活,学会品味生活中的平凡美。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情。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糖人及相关文字、图片或实物资料;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问题记录在旁边,有感而发的内容进行简单标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一件令你时常想起,不断回味的趣事呢?
有这样一群孩子,每当听到清脆的锣声响起,就个个精神抖擞。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板书课题:吹糖人)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话题入手,一下子拉进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带着疑问走向课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
2.教师检查朗读效果,即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纠错,遇到共性的问题要指导全班学生多读几遍。
如: “糖摊儿、钢镚儿、小玩意儿”等儿化音。
3.教师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①出示词语:
清脆 锣声 糖稀划破 灵巧 师傅 瞪眼羡慕 捏住 托起 咬碎 子孙 郑重 端详 猛然 任凭 钢笔 恨不得 舔舌头 猜谜语
(多种方式检查,如齐读、领读、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组内轮读等等,在检查认读的同时,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让学生说说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还有一些词语在此不必处理,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效果更好,如羡慕、郑重、端详、恨不得。)
②出示生字:
脆 锣 糖 稀 划 巧 傅 瞪 羡 慕 捏 托 碎 孙 猛 凭 钢 恨 舔 猜
(方式同上)
【设计意图: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渐缩小语言环境,使字词不断重复再现。运用多种形式认读字词,巩固所知,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打基础。】
4.学生提出有关字词方面的疑问,全班交流解决。
5.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6.小组交流讨论,全班进行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大胆地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对文章进行初步的感知、归纳,训练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验。
1.刚才同学们说了,糖人没来盼糖人,糖人来了看糖人。那孩子们在盼望师傅到来时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乡下孩子究竟是怎样一种心情呢?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②重点抓住“立刻飞起”、“脚板下生风”、“围”、“睁大眼睛”、“眼珠儿随着……滴溜溜地转”、“惊奇”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乡下孩子追看糖人时的急迫和热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欢快、愉悦、急迫、热切和惊喜的心情。
2.糖人师傅到来之后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句里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达到情与情的交流,随情入境,更好地懂得、接受、感知作者之情,实现感情的碰撞。】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追随着那清脆的锣声,在乡下孩子的带领下,初步了解了糖人师傅刚刚到来时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乡村,走近糖人。
【设计意图:顺承着上节课的情感流淌,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再次进入书中描述的场景之中。】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验。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糖人究竟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找依据,说理由,解情感,读课文。
2.四人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
①第二自然段:
a“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生灵。”——说明糖人师傅的作品种类繁多,技艺纯熟,令人称奇。
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展示收集来的“糖人”资料,然后再让学生补充可能还会有哪些“小生灵”呢?用 “一会……一会……”的句式练习说话。
b“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写出了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
C“羡慕”——说明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自己钟爱的糖人。
d“老远、老远”——说明大家紧紧跟随,不肯离去。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情感,适时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②第三自然段
a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糖人一个故事,会有哪些糖人和有趣的故事呢?”
b引导学生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以及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
C大家都还没有吃够、玩够,糖人就这样融化了,消失了,你觉得可惜吗?为什么?
糖人虽然融化了,但是由它带来的那份美好的情谊却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③第四自然段
整体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前文说“糖人融化了,消失了”,而这里却说 “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4.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继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感情,发掘文字背后的故事,想象文字描述的场景,感受文字带来的的魅力。同时,这也是解读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教师小结。
作者用他细腻传神的笔为我们描绘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分享着令人向往的童真与与友情。愿这甜甜蜜蜜的糖人也能钻进你的心坎儿里,融进你的情感之中!
【设计意图:教师简简单单的几句描述,将这份浓浓的乡情、亲情再度渲染,使情感得到升华!】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组词并试说一句话。
2.指导学生观察字型、结构和占格。
3.全班交流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如:
形声字“稀”“糖”“猛”等;
比较记忆“恨—狠—很”、“钢—刚—岗”等。
4.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
“捏”字的右下角是“土”不是“王”和“工”;
“托”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并且要与“拖”和“脱”进行区分;
“恨”的右半边不要写成“良”等。
【设计意图: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体,所以学习汉字,不仅要正确认读,最终还必须落实到运用之中。因此让学生说说怎么用非常必要。】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小记者活动:采访身边的长辈或农村朋友,看他们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做好记录。
2.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是对课文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板书设计:
16、吹糖人
盼糖人 看糖人 吃糖人 忆糖人
《17、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
杜庄镇大道小学 房桂莹
【教材分析】
五月的田野上,有黄黄的麦子,有青青的豆荚,有成群的鸭子,和小羊,还有快乐的我们。闭上眼睛,我仿佛又看见了儿时的我。对,那就是我们,赤着脚在五月的田野上,边玩边劳动。这种快乐、这种幸福,离现在的孩子很远,但只要用心去读、去品,就一定能感受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碌、削”等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舒、柔、甩”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受五月田野的美丽以及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留意观察田野的风景。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五月田野风景的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课题。谈话导入:现在正值五月,你眼里五月的田野什么样?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月田野的自然景观。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田野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田野,去体验体验乡下孩子的童年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田埂”、“竹管”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忙碌”、“喷香”、“清香”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学生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五月的田野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与理解。
A: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地笑了”一句。“它们”指谁?它们会笑吗?为什么这样写?你感觉此时谁的心里也在笑?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自由练习一下怎样读才能表现田野的广阔和美丽,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B:第三自然段①“光脚在田埂上走”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童年生活对照一下。可以让学生想象,再通过朗读,抓住“泥土软软的、冷不丁、冒”等词语体会光脚走的乐趣。
②从“赶羊、赶鸭”的语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体会孩子们的懂事和勤劳。可以抓“那里的草虫最多”、“那里的青草真嫩”体会孩子们的爱心。这一部分可以再引导想象一下,农村除了养羊和鸭,还能养什么?孩子们是怎么对待这些小动物的?仿照课文中的样子来说一说。
把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
把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
C:第四自然段重点抓“喷香的饭菜比什么都可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饭菜是喷香的”,再和文中“喷香的饭菜”做比较,引导学生要向乡下孩子们那样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热爱生活。
D:第五自然段主要通过朗读体会“大地当床,蓝天当被”的意境。尤其要读好最后一句。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舒”、“甩”、“篮”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写一写自己童年生活中快乐的事。
18、书本里的蚂蚁
大深港小学 李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2个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重难点分析: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成为本课的重难点。
2、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童话。
2.教师板书课题:书本里的蚂蚁。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走进文本:书本里的蚂蚁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神奇有趣的故事呢?
( 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通过质疑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小组内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二)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2.教师检查认读字词情况。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词:
花蕊、陈旧、细碎、密密麻麻、挺乐意、封面。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教师仍然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学习书写。
小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如何把字写好看。
教师重点指导“喂”和“碎”的书写。
(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仍然成为本课重点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一改以往刻板地学习生字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再读课文要求:
1.同桌互读课文。
2.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全班同学交流。
交流预设:小蚂蚁趴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会走动的小字。
四、整体感知文本,走近童话的人物。
(一)出示读文提示:
1.学生反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书中做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问题预设:
1.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2.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3.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相机指导。
(略读课文形略而神不略,课文内容的理解不能省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也便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总结:“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教师的总结既对学生的发言做了概括,也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深化,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让他们带着一份神奇走进其他童话。)
五、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来复述课文。
六、拓展阅读。
1.阅读一些经典童话。
2.对比一下这篇童话和以往的童话有什么不同。
《19、带雨的花》教学设计
高庄小学:李秀丽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谅、诱”等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偷、请、躲”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学生 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美,受到美与情感的熏陶。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诱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尽情”、“香甜”、“原谅”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来品味。
重点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体验和诗中的“我”是一样的,比如你有没有偷偷跑出去玩耍的经历,玩得怎么样?开心吗?要回家的时候你担心大人责备吗?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躲”、“诱”、“叔”的书写。
4、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小练笔:回到家里,“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吧。
杜庄镇大道小学 薛冬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羡慕、舔、瞪”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脆、恨、凭”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与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意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调动生活积累,引起情感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乡村孩子童年的快乐生活,学会品味生活中的平凡美。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情。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糖人及相关文字、图片或实物资料;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问题记录在旁边,有感而发的内容进行简单标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一件令你时常想起,不断回味的趣事呢?
有这样一群孩子,每当听到清脆的锣声响起,就个个精神抖擞。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板书课题:吹糖人)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话题入手,一下子拉进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带着疑问走向课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
2.教师检查朗读效果,即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纠错,遇到共性的问题要指导全班学生多读几遍。
如: “糖摊儿、钢镚儿、小玩意儿”等儿化音。
3.教师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①出示词语:
清脆 锣声 糖稀划破 灵巧 师傅 瞪眼羡慕 捏住 托起 咬碎 子孙 郑重 端详 猛然 任凭 钢笔 恨不得 舔舌头 猜谜语
(多种方式检查,如齐读、领读、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组内轮读等等,在检查认读的同时,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让学生说说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还有一些词语在此不必处理,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效果更好,如羡慕、郑重、端详、恨不得。)
②出示生字:
脆 锣 糖 稀 划 巧 傅 瞪 羡 慕 捏 托 碎 孙 猛 凭 钢 恨 舔 猜
(方式同上)
【设计意图: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渐缩小语言环境,使字词不断重复再现。运用多种形式认读字词,巩固所知,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打基础。】
4.学生提出有关字词方面的疑问,全班交流解决。
5.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6.小组交流讨论,全班进行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大胆地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对文章进行初步的感知、归纳,训练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验。
1.刚才同学们说了,糖人没来盼糖人,糖人来了看糖人。那孩子们在盼望师傅到来时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乡下孩子究竟是怎样一种心情呢?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②重点抓住“立刻飞起”、“脚板下生风”、“围”、“睁大眼睛”、“眼珠儿随着……滴溜溜地转”、“惊奇”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乡下孩子追看糖人时的急迫和热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欢快、愉悦、急迫、热切和惊喜的心情。
2.糖人师傅到来之后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句里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达到情与情的交流,随情入境,更好地懂得、接受、感知作者之情,实现感情的碰撞。】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追随着那清脆的锣声,在乡下孩子的带领下,初步了解了糖人师傅刚刚到来时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乡村,走近糖人。
【设计意图:顺承着上节课的情感流淌,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再次进入书中描述的场景之中。】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验。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糖人究竟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找依据,说理由,解情感,读课文。
2.四人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
①第二自然段:
a“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生灵。”——说明糖人师傅的作品种类繁多,技艺纯熟,令人称奇。
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展示收集来的“糖人”资料,然后再让学生补充可能还会有哪些“小生灵”呢?用 “一会……一会……”的句式练习说话。
b“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写出了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
C“羡慕”——说明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自己钟爱的糖人。
d“老远、老远”——说明大家紧紧跟随,不肯离去。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情感,适时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②第三自然段
a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糖人一个故事,会有哪些糖人和有趣的故事呢?”
b引导学生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以及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
C大家都还没有吃够、玩够,糖人就这样融化了,消失了,你觉得可惜吗?为什么?
糖人虽然融化了,但是由它带来的那份美好的情谊却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③第四自然段
整体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前文说“糖人融化了,消失了”,而这里却说 “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4.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继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感情,发掘文字背后的故事,想象文字描述的场景,感受文字带来的的魅力。同时,这也是解读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教师小结。
作者用他细腻传神的笔为我们描绘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分享着令人向往的童真与与友情。愿这甜甜蜜蜜的糖人也能钻进你的心坎儿里,融进你的情感之中!
【设计意图:教师简简单单的几句描述,将这份浓浓的乡情、亲情再度渲染,使情感得到升华!】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组词并试说一句话。
2.指导学生观察字型、结构和占格。
3.全班交流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如:
形声字“稀”“糖”“猛”等;
比较记忆“恨—狠—很”、“钢—刚—岗”等。
4.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
“捏”字的右下角是“土”不是“王”和“工”;
“托”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并且要与“拖”和“脱”进行区分;
“恨”的右半边不要写成“良”等。
【设计意图: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体,所以学习汉字,不仅要正确认读,最终还必须落实到运用之中。因此让学生说说怎么用非常必要。】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小记者活动:采访身边的长辈或农村朋友,看他们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做好记录。
2.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是对课文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板书设计:
16、吹糖人
盼糖人 看糖人 吃糖人 忆糖人
《17、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
杜庄镇大道小学 房桂莹
【教材分析】
五月的田野上,有黄黄的麦子,有青青的豆荚,有成群的鸭子,和小羊,还有快乐的我们。闭上眼睛,我仿佛又看见了儿时的我。对,那就是我们,赤着脚在五月的田野上,边玩边劳动。这种快乐、这种幸福,离现在的孩子很远,但只要用心去读、去品,就一定能感受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碌、削”等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舒、柔、甩”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受五月田野的美丽以及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留意观察田野的风景。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五月田野风景的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课题。谈话导入:现在正值五月,你眼里五月的田野什么样?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月田野的自然景观。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田野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田野,去体验体验乡下孩子的童年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田埂”、“竹管”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忙碌”、“喷香”、“清香”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学生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五月的田野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与理解。
A: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地笑了”一句。“它们”指谁?它们会笑吗?为什么这样写?你感觉此时谁的心里也在笑?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自由练习一下怎样读才能表现田野的广阔和美丽,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B:第三自然段①“光脚在田埂上走”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童年生活对照一下。可以让学生想象,再通过朗读,抓住“泥土软软的、冷不丁、冒”等词语体会光脚走的乐趣。
②从“赶羊、赶鸭”的语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体会孩子们的懂事和勤劳。可以抓“那里的草虫最多”、“那里的青草真嫩”体会孩子们的爱心。这一部分可以再引导想象一下,农村除了养羊和鸭,还能养什么?孩子们是怎么对待这些小动物的?仿照课文中的样子来说一说。
把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
把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
C:第四自然段重点抓“喷香的饭菜比什么都可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饭菜是喷香的”,再和文中“喷香的饭菜”做比较,引导学生要向乡下孩子们那样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热爱生活。
D:第五自然段主要通过朗读体会“大地当床,蓝天当被”的意境。尤其要读好最后一句。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舒”、“甩”、“篮”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写一写自己童年生活中快乐的事。
18、书本里的蚂蚁
大深港小学 李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2个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重难点分析: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成为本课的重难点。
2、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童话。
2.教师板书课题:书本里的蚂蚁。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走进文本:书本里的蚂蚁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神奇有趣的故事呢?
( 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通过质疑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小组内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二)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2.教师检查认读字词情况。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词:
花蕊、陈旧、细碎、密密麻麻、挺乐意、封面。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教师仍然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学习书写。
小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如何把字写好看。
教师重点指导“喂”和“碎”的书写。
(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仍然成为本课重点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一改以往刻板地学习生字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再读课文要求:
1.同桌互读课文。
2.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全班同学交流。
交流预设:小蚂蚁趴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会走动的小字。
四、整体感知文本,走近童话的人物。
(一)出示读文提示:
1.学生反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书中做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问题预设:
1.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2.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3.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相机指导。
(略读课文形略而神不略,课文内容的理解不能省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也便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总结:“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教师的总结既对学生的发言做了概括,也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深化,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让他们带着一份神奇走进其他童话。)
五、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来复述课文。
六、拓展阅读。
1.阅读一些经典童话。
2.对比一下这篇童话和以往的童话有什么不同。
《19、带雨的花》教学设计
高庄小学:李秀丽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谅、诱”等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偷、请、躲”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学生 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美,受到美与情感的熏陶。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诱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尽情”、“香甜”、“原谅”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来品味。
重点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体验和诗中的“我”是一样的,比如你有没有偷偷跑出去玩耍的经历,玩得怎么样?开心吗?要回家的时候你担心大人责备吗?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躲”、“诱”、“叔”的书写。
4、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小练笔:回到家里,“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吧。
张菊玲- 帖子数 : 99
注册日期 : 11-02-23
回复: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房老师的《五月的田野》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五月田野的美以及孩子们的快乐。个人有个小小的建议,课文里有很多优美的语句,可以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些语言训练。例如:五月的麦子黄黄的,五月的田野绿绿的,可口的饭菜香香的,田野上的青草 。 的 等等。
大道小学薛冬艳- 帖子数 : 227
注册日期 : 11-03-0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