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小部落小学 呼晓君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经历进一步了解“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利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里看过歌手大赛吗?你知道比赛的评分规则吗?青少年宫举行的歌唱比赛,瞧,这是马亮同学参赛的照片,那他当时得了多少分呢?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参赛照片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入手,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
二、探究与体验; 1.瞧,这是7个评委给她亮出的分数牌,(课件出示评分牌)
95分 95分 96分 85分 98分 93分
你能帮他算算他最后得了多少分吗?在练习本上试试吧。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完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计算、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善于与同学交流的好习惯,从而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平均数知识,对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推理、判断,从而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的重要性。 在本环节中如果有同学能完整说出比赛的评分规则,就应该给予鼓励“×××,你懂得可真多。”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由老师向学生详细说明比赛的评分规则: 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实际比赛中,选手的最后得分是这样计算的;在所有评委所打的分数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剩下的几个评委的平均分。
(教学预设: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1.(96+95+95+96+85 +98+93)÷7=94(分) 想:我先把7个评委所的评分加起来,然后再除以他们的人数,也就是求出平均分。就是他的最后得分。2)(96+95+95+96+93)÷5=95(分) 想:我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5个评委的平均分。 还有可能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
2.全班交流: 刚才,同学们计算得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下面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答案,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 生评价谁算得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干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好品质以及耐心听取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3.师小结过渡: 是的,在好多电视比寒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往往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剩下的几个评委的平均分的规则评分。但是在体育比赛中还能用这样的评分规则吗?
4.议一议: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立定跳远比赛吗?老师是怎么给你计分的?下面是王平同学五次试跳的成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67厘米 167厘米 167厘米 167厘米 167厘米 那么裁判员最后给出的成绩是多少呢?是怎么算的呢?告诉你吧,他的成绩是169厘米,而不是他的平均成绩: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在交流中培养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有; 1.王平最远能跳169厘米,说明他有这样的潜力,应该把这个成绩算做他的最后成绩。 2.因为如果最后算王平的平均成绩的话,就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最好水平,所以用平均成绩做为他的最后成绩不公平。)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是的在体育比赛中,为了给每个人更多的机会,鼓励大家超越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往往用队员的最好成绩作为他的最后成绩,而不是用他几次试跳的平均成绩。
6.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新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对新知识通过回顾能牢固地掌握。)
三、实践与应用;
师过渡: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求平均数的情况,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认真想一想,下面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1. 出示练一练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前两步,然后集体订正。 第(3)个问题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2.出示第2小题,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 设计意图: 对学生普遍感到有困难的题,稍作点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或前后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出示第三小题,生独立完成第一步,然后集体订正。 第二步,首先让学生说说:第四组这几个同学,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搞清什么是达标。那么50米的达标成绩是10秒,比这个成绩慢的同学就没有达标。想一想是哪个同学呢?和同学说说你和想法。全班交流。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问题讨论”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小明不会游泳,如果水深超过他的身高,就可能有危险,那么这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米20厘米,说明了什么?小明会不会有危险? 请同学认真思考,然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 “平均水深1米20厘米”,说明这个游泳池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浅的地方可能还不到1米20厘米,深的地方可能会超过1米40厘米,”所以小军在这个池中是有危险的。)
小部落小学 呼晓君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经历进一步了解“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利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里看过歌手大赛吗?你知道比赛的评分规则吗?青少年宫举行的歌唱比赛,瞧,这是马亮同学参赛的照片,那他当时得了多少分呢?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参赛照片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入手,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
二、探究与体验; 1.瞧,这是7个评委给她亮出的分数牌,(课件出示评分牌)
95分 95分 96分 85分 98分 93分
你能帮他算算他最后得了多少分吗?在练习本上试试吧。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完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计算、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善于与同学交流的好习惯,从而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平均数知识,对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推理、判断,从而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的重要性。 在本环节中如果有同学能完整说出比赛的评分规则,就应该给予鼓励“×××,你懂得可真多。”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由老师向学生详细说明比赛的评分规则: 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实际比赛中,选手的最后得分是这样计算的;在所有评委所打的分数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剩下的几个评委的平均分。
(教学预设: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1.(96+95+95+96+85 +98+93)÷7=94(分) 想:我先把7个评委所的评分加起来,然后再除以他们的人数,也就是求出平均分。就是他的最后得分。2)(96+95+95+96+93)÷5=95(分) 想:我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5个评委的平均分。 还有可能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
2.全班交流: 刚才,同学们计算得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下面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答案,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 生评价谁算得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干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好品质以及耐心听取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3.师小结过渡: 是的,在好多电视比寒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往往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剩下的几个评委的平均分的规则评分。但是在体育比赛中还能用这样的评分规则吗?
4.议一议: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立定跳远比赛吗?老师是怎么给你计分的?下面是王平同学五次试跳的成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67厘米 167厘米 167厘米 167厘米 167厘米 那么裁判员最后给出的成绩是多少呢?是怎么算的呢?告诉你吧,他的成绩是169厘米,而不是他的平均成绩: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在交流中培养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有; 1.王平最远能跳169厘米,说明他有这样的潜力,应该把这个成绩算做他的最后成绩。 2.因为如果最后算王平的平均成绩的话,就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最好水平,所以用平均成绩做为他的最后成绩不公平。)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是的在体育比赛中,为了给每个人更多的机会,鼓励大家超越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往往用队员的最好成绩作为他的最后成绩,而不是用他几次试跳的平均成绩。
6.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新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对新知识通过回顾能牢固地掌握。)
三、实践与应用;
师过渡: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求平均数的情况,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认真想一想,下面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1. 出示练一练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前两步,然后集体订正。 第(3)个问题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2.出示第2小题,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 设计意图: 对学生普遍感到有困难的题,稍作点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或前后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出示第三小题,生独立完成第一步,然后集体订正。 第二步,首先让学生说说:第四组这几个同学,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搞清什么是达标。那么50米的达标成绩是10秒,比这个成绩慢的同学就没有达标。想一想是哪个同学呢?和同学说说你和想法。全班交流。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问题讨论”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小明不会游泳,如果水深超过他的身高,就可能有危险,那么这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米20厘米,说明了什么?小明会不会有危险? 请同学认真思考,然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 “平均水深1米20厘米”,说明这个游泳池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浅的地方可能还不到1米20厘米,深的地方可能会超过1米40厘米,”所以小军在这个池中是有危险的。)
张菊玲- 帖子数 : 99
注册日期 : 11-02-23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