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庄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参加县教研室“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向下

参加县教研室“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Empty 参加县教研室“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帖子  贺敬杰 周三 十月 30, 2013 10:23 am

正值金秋,我很荣幸地参加在抚宁县教研室在榆关小学举行小学品德学科的“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课堂观摩研讨活动,这次呈现的两节课似春雨滋润了我的心田,自感受益匪浅:课堂上学生训练有素,并且整节课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始终很热烈,学生的思维始终很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每一节思品课都仿佛让我们走进了模拟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在其中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学会生活。
一、就地取材,贴近学生生活
无论是品生还是品社,他的课程基础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这几节课的教学都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善于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的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而较为突出的一点是,执教教师独具匠心,就地取材,进一步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例如:牛头崖小学的张红艳老师讲授的《今非昔比的厨房》一课,教师在导入课堂时,播放一组谜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调动已有的收获经验,使课堂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而大刘庄小学高倩倩老师的《我们这里的农产品》一课,取材都来自与学生活动中能接触道德农产品,进一步拉近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这样就地取材,使得学生面对学习的主题的时候,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理解课程的意义,乐于进行探究。
二、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品生及品社的课程特点之一就是突出生活性及实践性。也就是让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采用体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为学生的尝试、表现和实践活动留有空间,让学生在这一体验过程中获得成长。
如:张红艳老师执教的《今非昔比的厨房》一课中,作为四年级的孩子可能还没有在头脑中对“体验”形成一个感性认识。教师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亲手试试夹煤的夹子,盛水的瓢,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旧厨房旧用具的笨重,体会新厨房的先进。在《我们这里的农产品》这一课中,高倩倩老师让学生把农产品带到课堂中来,没有刻意地描述,没有过份地强调,但孩子们在活动中已经真切地体验到了,真是大道无痕。
三、拓展升华,提高品生、品社课的实效性。
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当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等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而这些成分的形成、变化与提高,都是以个体的亲身经历、主观体验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本次听课多节课中,教师都十分注重到这一点,在学生产生了丰富体验后,继续关注学习效果,组织延伸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
例如:《今非昔比的厨房》这一课中,张老师由厨房的变化拓展到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变化,如道路、水井、房子等,使学生产生今夕生活的强烈对比进而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而高老师在《我们这里的农产品》这一课中由农产品拓展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升华了情感。
这些学习之后的延伸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提高了品生与品社课的实效性。而这些环节的设计又都是那么不着痕迹。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课上不但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还把体验到的通过交流表达出来。在《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风格。孩子天性都是喜欢玩的,他们愿意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由于客观种种原因,他们却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于是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课下收集农产品,并拍成照片、视频,让他们感受到自然。
通过这次活动,授课教师们过硬的基本功,精湛的授课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件制作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品生及品社课堂不仅要带领学生走出班级,走进家庭,走进自然,更要带领他们走进社会,走近科学,走近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每一位品生和品社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贺敬杰

帖子数 : 113
注册日期 : 11-02-24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