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庄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在信息化社会怎样做一名合格“新”的教师

向下

在信息化社会怎样做一名合格“新”的教师 Empty 在信息化社会怎样做一名合格“新”的教师

帖子  周军 周六 六月 16, 2012 12:50 am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要求学习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今天,新技术正在促使教学从以教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人类教育将由教内容到教方法,朝着从学知识到长智慧的方向发展。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必须清醒地面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世纪需要新型教师,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革的、全新的教育关系。

一、信息化时代教师新角色的内涵

信息化向教育提出了挑战,也为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新的生长点。在信息化时代,作为培养人类社会未来继承者和接班人的教师,有着比传统讲授者更为丰富的角色内涵。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信息化时代新的教育环境中,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转变,相应地,教师将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一书指出的:“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设计者、促进者和组织者。

2、教师作为信息咨询者

随着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教室和图书馆的增多,师生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极大地丰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找到他所需要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的各种知识,或用于课堂教学,或用于完成作业和探究活动。面对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和众多服务,学生需要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需要知道从哪里学、怎样学,这时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的探索与整理,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并从中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套确定的、标准化的信息体系和符合标准的能力要求,教师的责任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的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伴随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进行有效学习,越来越多的以网络为媒介的课程开发的任务将落到教师身上。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利用相关的工具软件设计编写Web-Title,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4、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学术顾问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将部分替代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从而使教师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情感等特征,以学术顾问的角色来诊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选择一种计划来满足某种需要,并指出学生学术计划的发展方向。

5、教师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

在信息化时代巨大的挑战下,原先互相隔离的个人教学工作将越来越不适应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更需要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提供的互相合作的广泛支持。通过加入网上的在线讨论组(联网时进行讨论)或离线讨论组(通过电子邮件参与讨论)来进行合作,讨论创新的教学方法,交换观点,共享教学经验,讨论解决难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素养

从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这个角度来说,教师面临的是对课程与教学的新的理解和新的实践能力。随着学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的逐步实现,今后的教学将会受到丰富多样的媒体与人力的支持,教与学的方式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主、自觉运用信息的意识,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1、信息意识

它要求教师具有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地大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2、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它要求教师了解“保障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抵制计算机犯罪”的常识,负责地使用信息、信息技术,并遵循应用信息的伦理道德规范。这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3、信息化教学能力

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而不只是教案、文本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电子化。按照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说法,在信息化教学中,“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应用技术,而且更要知道什么时候、怎样有效地将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教学中去。

4、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创新实践的能力

它要求教师能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支持教学革新和持续性专业发展,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创新者。信息化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对于教师来说,探索和继续学习的精神将成为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所以,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善于将常用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统计和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幻灯演示软件等)、多种网络的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万维网、网络新闻组、文件传输等)用到所进行的各项创造性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去。

三、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中促进自身发展

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带着探索和继续学习的精神,学习新的技能、获取新的认识、树立新的信念,迅速地调整甚至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地投身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这既是当今教育变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生活中需要不断寻求发展的方向。

首先,教师必须增强自身发展的意识。爱瑟·戴森说得好,互联网是为了那些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接触网络并不是仅仅为了接触网络,而是为了解决没有网络无法开展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为了学习、教学和科研而去应用网络技术,否则也就只不过是看一看这个新鲜工具。换句话说,只有当你愿意发展自己的时候技术手段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它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不堪重负的负担。今天,信息技术能够带给我们最佳实践的范例,提供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研习,能够在教师共同体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联系。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时,才能形成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念和个人发展的动力。

其次,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在整合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对于“面向信息化的知能结构”来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应该是“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一种隐性的经验知识,是作为一种“案例知识”积累并传承的,而且是一种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因此,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践,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个人发展;同时,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案例知识,并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相互影响,将个性化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最后,为了使整合更有效,教师还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反思自己的整合实践,努力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2]教师只有通过建立在行动经验基础上的反思,才能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在行动中不断对个体的教学进行改革、改进和进步。这样,上课才不是执行教案或演示课件,而是对教案和课件的再创造;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课件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不是把学生的学当作一种对教的配合,而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真正主体和教学过程运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要求教师们重新学习,不断学习,是新形式下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生存能力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老师们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实践的勇气,与教育的信息化相随共舞,做一名当代合格的新型教师。




周军

帖子数 : 210
注册日期 : 11-02-24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