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需要的情感中感知升华
在儿童需要的情感中感知升华
“我们可以不研究教材,不研究课堂教法,不研究评价手段, 不研究许多许多……但我们不能不研究儿童的需要。”教育如果 远离儿童真实需要和情感体验,就无法真正深入儿童的内心世 界。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指出,教师 往孩子头脑里填塞现成说法、结论和论断时,甚至不给孩子机会 去接近思想源泉和生动语言源泉的“大自然”。孩子由一个活泼、 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了一部记忆的机器……这是不应该的。不 能用一堵墙把孩子与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长辈的过度呵 护和关爱下,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习惯。他们对父母的艰辛劳动不懂得付出,只知道要 求。在学习《我的一家》时,问起父母的生日,知道的也是寥寥 无几。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 离 3 月 8 日还有两周,我对孩子们说:“妈妈们的节日——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送什么礼物好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叫着 “送鲜花!”“送贺卡!”我示意大家静下来,说:“其实,每位妈妈 最希望收到的礼物是孩子的知心, 今年我们就来送一份特殊的礼 物给妈妈。这份特殊的礼物就是让妈妈知道我们有多了解她!我 们有多爱她!离三八妇女节还有两周,请大家在这两周里比平时 更多地关注妈妈,看看她的行动,听听她的话语,并多与妈妈交 流交流,去读懂**的心。三八节那天,我们来比一比谁是“**的知 心孩子“,裁判是自己的妈妈。” 3 月 8 日到了。我们开展了一次“心有灵犀”的母子活动,让 孩子们说说**的年龄、生肖、最爱做的事、最爱吃的菜、最喜欢 的颜色、 最爱看的电视节目、 最大的心愿、 遇到哪些事会露笑脸、 遇到哪些事会不高兴……然后由妈妈评出“**的知心孩子”,并由 妈妈为孩子颁奖。孩子们捧着这份特殊的奖品激动不已。 我问孩子们:“经过这段时间的留心观察,我想大家对妈妈 肯定有更多的感受了,对吗?”小 A 说:“前几天我发烧了,妈妈 急得不得了,我看见她在偷偷地掉眼泪。”小 B 说:“我发觉妈妈 妈妈不但对我非常好,对奶奶也很好,昨天晚上,妈妈本来要和 朋友一起去逛街的,但是奶奶说,她的被子盖着不舒服,妈妈就 没去逛街,给奶奶换被子、铺床单。”小 C 说:“以前都是妈妈给 我洗脚,那天我给妈妈洗了一次脚,妈妈激动得不得了,连连夸 我懂事,我以后还要给妈妈洗脚。”…… 这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家长们纷纷打电话告诉我: “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体贴父母了。”的确,小 朋友都从亲身实践中体验到了父母的辛劳, 获得了家庭生活的真 实感受,真正明白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儿童尽管在很多方面比不上成人, 可一旦触动他们心中的那 根弦,他们却能比成人更深地体会到亲情,更直接地触摸到自己 的灵魂,也能更清晰地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从而比我们更接近 真理。“谁低估了儿童,谁就注定了教学的失败,谁错认了儿童 的需求,谁就被教学所淘汰!” 健康深入地开展小学思品教学改革,离不开正确观念的指 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而又被我们忽视了 的观念。正如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言:“我们都生性自然地清 楚地记着童年时期所吸收的东西。”小学思品教学之本要追寻童 心,努力使失落的“儿童化”本源回归。“如果儿童是一片树叶,那 么教育的作用就是把阳光雨露播撒在他们与众不同的叶脉上去, 给他们成长的需要,给他们拥有并展示独特内心的自由。”对儿 童的教育必须从儿童的真实需要着手,从儿童的情感体验出发, 充分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理解并尊重儿童的思维特点。我们的 教学活动应尽量得到每位儿童的情感认同, 真正引发儿童的学习 兴趣,并与儿童自身的生活保持零距离。在此前提下的品德教学 才能使儿童真正地将各种规则内化
贺敬杰- 帖子数 : 113
注册日期 : 11-02-2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