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庄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转发)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活动

2 posters

向下

(转发)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活动 Empty (转发)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活动

帖子  贺敬杰 周四 四月 19, 2012 9:01 pm

摘 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能使儿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应当成为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有效活动,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究,去体验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 品德教学 有效活动 体验 探究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强调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形成正确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那么,应该如何设计有效活动呢?

一、设计有效活动,必须以儿童为中心

传统的思品教学以教材为中心,重说教、重灌输。而新理念下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则关注儿童生活,强调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教育主题和活动内容,用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的活动形式引领儿童自主探究,亲身体验。

1、活动必须贴近儿童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们的活动设计必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力图比较真实地反映儿童生活。

例如:《认识新朋友》(泰山出版社,一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在学习《认识新朋友》一课时,我组织开展了“认识新朋友”的活动。通过打招呼、自我介绍和送名片,孩子们都结交了新朋友,但我很快发现,孩子们之间缺少关爱和互助,彼此的认识和交往仅仅停留在记住名字等浅层次上。于是,我接着设计了一个“画树叶,送朋友”的活动。果然不出所料,有些同学的树叶没有涂上颜色,因为他们没带画笔,怎么办?老师这时鼓励同学们,谁能主动地借出画笔?话语一停,孩子们抢着把画笔借给其他同学。这时候,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孩子们谈感受,他们很快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这才是真正的朋友。眼看火候已到,老师启发学生再画一个小动物给帮助过自己的人,孩子们结交的新朋友更多了。由于这一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成功地拓深了主题内涵。

2、活动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活动不是要把现成的知识和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而是要引出研究的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为儿童的学习创造一个广阔的、开放的空间,帮助他们运用调查、访问、观察、比较、实验、讨论、游戏、表演等形式去感受、体验、领悟、表达,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趣的冬天”这一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儿童初步体验“冬天到了”所带来的变化(包括人类、动物和自然界),重点探究动植物是如何过冬的。为了培养儿童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我巧妙、自然地利用学校环境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最终把目光落到了几棵高大的松树上,“松树过冬为什么不落叶?”立刻成为他们最想破解的奥秘。于是,我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查一查,一步步学会探究的方法,然后,老师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还想知道哪些植物过冬的奥秘,并按兴趣分组探究。课后,孩子们交来了一张张记录卡,有的还是资料剪贴。我在班上举办了小型展览会,这不仅丰富了知识,更获得了多重成就感。这一教学活动设计并不刻意追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而是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把活动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活动必须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会把学生的直接经验、感知体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途径,通过创设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情感上的体验,知识上的认同。

例如在设计二年级下册“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亲身体验到春天的美丽,我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校园里找春天。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自由组合成花圃组、池塘组、操场组、教室组,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校园的春光之美。同时,老师更有意识地关注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启发他们小心地“呵护春天,留住春天。”于是,孩子们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会主动地提醒同伴“别弄疼了花草”、“别打搅快乐的小蝌蚪”,能从爱护学校环境中找到春天……实践证明,孩子们只有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在生活中体验、感悟,才能在心灵深处受到情感和智慧的启迪。

二、设计有效活动,必须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课堂教学活动应是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一个活动的效果如何,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保障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知识促进者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例如《瞧,我们多棒》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在这个学期,老师认识了那么多字写得好、绘画画得好、歌唱得好、舞蹈跳得好的小朋友,你们那么棒,老师忍不住也想在你们面前露一手,想不想看?(老师配乐跳段舞蹈),老师展示了自己最棒的一面,你们想不想展示自己?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优秀的才艺。在整节课的活动中,既有发现长处的惊喜也有获得赞美的喜悦。

陶行知说过:“你要想了解小孩子,必须首先成为小孩子”。因此,我们要试着和每一个孩子交朋友,和他们融为一体。我们要蹲下身来和孩子交谈,要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欢乐,一起体验,一起成长。

2、必须使多维目标有机统一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将总目标和分目标认真落实在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主题活动中。在设计主题活动时,精心选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力求使这些事件所蕴含的多重意义比较有机、有序地呈现出来,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使儿童从活动中学到生活的智慧,形成比较完整的健康人格。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主题活动的设计,如果仅仅让学生谈谈家乡有哪些风景、物产,尽管课堂上可能颇为热闹,但仍只注意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因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们在过程中学会方法,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用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认识家乡,感受到自己与家乡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并在此基础上由小及大,进而引发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挖掘和丰富主题内涵,实现这一活动的多维目标。

三、把每个活动做透、做足

课堂教学活动如何达成学生全面发展,快乐发展,具成效的发展目标呢?关键在于把每个课堂教学活动做透、做足。首先,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更不是作为课堂景观来点缀教学过程的。

其次,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走马灯似地变换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角色扮演、资料调查、游戏、访谈、画一画、唱一唱……仿佛活动越多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特征。这种表面上的热闹到底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而关键是要把每个活动潜在的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做透、做足一到两个活动,注重活动过程,活动反馈及活动再加工,在多向的合作、交流中,经过老师的巧妙引领、点拨,同伴的智慧启迪,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情、明理,进而促使道德品质的内化。如卡片做错后总结经验教训后再做一遍,传悄悄话传错后再传一次,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是一种巧妙的引领,是高于生活的引领。

另外,把课堂教学活动做透、做足,还意味着重视活动的生成性。也就是说,当一个课堂活动展开时,由于师、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不同,常会生成些新的东西。如果老师只顾按预先设计一步步走下去,而不善于捕捉这些新的生成点的话,那么活动的有效性又将大打折扣。所以教师不仅要捕捉到教学活动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充满童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进行价值引领。



课堂呼唤有效活动,让我们一起努力去经营这种有效活动,并在其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贺敬杰

帖子数 : 113
注册日期 : 11-02-24

返回页首 向下

(转发)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活动 Empty 品德与生活课程

帖子  高庄杨丽颖 周四 五月 24, 2012 11:02 am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高庄杨丽颖

帖子数 : 101
注册日期 : 11-10-10

返回页首 向下

(转发)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活动 Empty 重视活动的生成性

帖子  高庄杨丽颖 周四 五月 24, 2012 11:03 am

把课堂教学活动做透、做足,还意味着重视活动的生成性。

高庄杨丽颖

帖子数 : 101
注册日期 : 11-10-10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