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理课)--课型学习材料,望广大教师学习并参与讨论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理课)--课型学习材料,望广大教师学习并参与讨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走遍千山万水”单元整理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积累描写祖国山水的好词佳句,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2、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情达意的,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通过总结文章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学习游记的写法。
4、拓宽阅读面,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析精妙语句,积累关于祖国山水的资料,学会围绕单元主题学习语文的方法。
难点:学会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主题和课题
1、回顾:孩子们,我们刚刚学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走遍千山万水)。回忆一下,这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文题目)
2、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有古诗词,也有游记,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祖国山水的美好,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单元整理课,进一步感受祖国山水的神奇和魅力,提升我们的语文品味。
二、整理、品味与积累
1、品味精妙字词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品味加点的字词: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3)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学生自读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尽、闲”: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稍微”“一点儿”:说明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
“浮”: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
2、积累一类词语
(1)学生汇报自己积累的本单元生动的词语。(略)
(2)教师出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新生的竹笋 银白色的花 盛开的白莲
深黑的石洞 巨大的雪峰 翠绿的屏障
闪耀的银链 撑开的巨伞 无暇的翡翠
重重叠叠的枝丫 或浓或淡的新绿 织不完的锦缎
波澜壮阔的大海 水平如镜的西湖 翠绿的原始森林
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 连绵不断的画卷
仔细观察,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的”字前面的词语都是修饰成分,可以使描写更具体。我们在积累词语的时候也要善于发现词语的特点,学会归类整理,这样记起来容易,用起来也更方便了。
(3)学生当堂背诵,把生动的词语积累在自己的语言仓库里(可以背大屏幕上的,也可以背积累本上的。)
3、赏析优美语句
(1)出示本组课文中典型的句子,引导学生品味。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仔细观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2)出示本组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指名朗读,体会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3)课堂小练笔:运用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4)拓展链接(出示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
(5)学生汇报自己积累的关于祖国山水的佳句。(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4、重温一个精段
(1)(出示)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轻声读一读,体会这一段在写法上的特点。
(3)引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作者先不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然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都无法与漓江水媲美,显示出漓江的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作者又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
(4)现代作家袁鹰用一首优美的小诗,也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你们看:
(课件出示)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两位作者用不同的形式描写了漓江水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用多种形式描绘同一个景物的特点。
5、揣摩文章写法
(1)师: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第一课的古诗词之外,其余三篇课文都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叫做游记。游记一般都是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三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桂林山水》:总写→具体介绍水和山→总结全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途中风光→洞口和来到外洞→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出洞
《七月的天山》:水→树→花
点拨:正是因为作者写得有顺序,文章的条理才特别清楚,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而且要注意过渡自然。
(2)你们看,这是《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中的过渡句:(出示)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轻声读这几个句子,体会在文章中的作用。
交流后点拨:作者在每个自然段之间加上一个过渡的句子,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更严谨了。
三、综合运用与交流
1、这一单元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让我们陶醉,令我们神往,一定也激起了你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现在,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祖国的山水!
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我们搜集了不少关于自然风光的资料,有的同学把搜集的好词佳句抄在了积累本上,有的同学办了手抄报,还有的同学画了自然风光的图画,现在就在小组里交流,每一组选出最好的一个在全班展示。(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教师相机鼓励、欣赏,相机出示课前搜集的图片、对联等资料。(学生汇报的形式有:关于祖国山水的好词佳句、文章、诗词、对联等)
3、结语: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如果有时间你们可以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尽情地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可以多读一些关于祖国山水的文章,在语言文字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走遍千山万水”单元整理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积累描写祖国山水的好词佳句,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2、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情达意的,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通过总结文章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学习游记的写法。
4、拓宽阅读面,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析精妙语句,积累关于祖国山水的资料,学会围绕单元主题学习语文的方法。
难点:学会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主题和课题
1、回顾:孩子们,我们刚刚学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走遍千山万水)。回忆一下,这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文题目)
2、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有古诗词,也有游记,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祖国山水的美好,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单元整理课,进一步感受祖国山水的神奇和魅力,提升我们的语文品味。
二、整理、品味与积累
1、品味精妙字词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品味加点的字词: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3)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学生自读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尽、闲”: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稍微”“一点儿”:说明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
“浮”: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
2、积累一类词语
(1)学生汇报自己积累的本单元生动的词语。(略)
(2)教师出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新生的竹笋 银白色的花 盛开的白莲
深黑的石洞 巨大的雪峰 翠绿的屏障
闪耀的银链 撑开的巨伞 无暇的翡翠
重重叠叠的枝丫 或浓或淡的新绿 织不完的锦缎
波澜壮阔的大海 水平如镜的西湖 翠绿的原始森林
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 连绵不断的画卷
仔细观察,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的”字前面的词语都是修饰成分,可以使描写更具体。我们在积累词语的时候也要善于发现词语的特点,学会归类整理,这样记起来容易,用起来也更方便了。
(3)学生当堂背诵,把生动的词语积累在自己的语言仓库里(可以背大屏幕上的,也可以背积累本上的。)
3、赏析优美语句
(1)出示本组课文中典型的句子,引导学生品味。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仔细观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2)出示本组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指名朗读,体会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3)课堂小练笔:运用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4)拓展链接(出示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
(5)学生汇报自己积累的关于祖国山水的佳句。(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4、重温一个精段
(1)(出示)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轻声读一读,体会这一段在写法上的特点。
(3)引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作者先不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然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都无法与漓江水媲美,显示出漓江的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作者又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
(4)现代作家袁鹰用一首优美的小诗,也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你们看:
(课件出示)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两位作者用不同的形式描写了漓江水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用多种形式描绘同一个景物的特点。
5、揣摩文章写法
(1)师: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第一课的古诗词之外,其余三篇课文都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叫做游记。游记一般都是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三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桂林山水》:总写→具体介绍水和山→总结全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途中风光→洞口和来到外洞→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出洞
《七月的天山》:水→树→花
点拨:正是因为作者写得有顺序,文章的条理才特别清楚,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而且要注意过渡自然。
(2)你们看,这是《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中的过渡句:(出示)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轻声读这几个句子,体会在文章中的作用。
交流后点拨:作者在每个自然段之间加上一个过渡的句子,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更严谨了。
三、综合运用与交流
1、这一单元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让我们陶醉,令我们神往,一定也激起了你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现在,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祖国的山水!
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我们搜集了不少关于自然风光的资料,有的同学把搜集的好词佳句抄在了积累本上,有的同学办了手抄报,还有的同学画了自然风光的图画,现在就在小组里交流,每一组选出最好的一个在全班展示。(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教师相机鼓励、欣赏,相机出示课前搜集的图片、对联等资料。(学生汇报的形式有:关于祖国山水的好词佳句、文章、诗词、对联等)
3、结语: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如果有时间你们可以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尽情地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可以多读一些关于祖国山水的文章,在语言文字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高海银- 帖子数 : 142
注册日期 : 11-02-23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