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课型学习材料,望广大教师学习并参与讨论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课型学习材料,望广大教师学习并参与讨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课前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观看溶洞图片)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不仅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简介溶洞)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读课题,揭示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在这些词语里,有一些是我们不常见的事物,比如“油桐”“石钟乳”“石笋”。(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2.学生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品析词句,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思考练习。
练习①: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说说。
练习②: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你觉得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师生交流讨论: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洞口和外洞”“通过孔隙来到内洞”“出洞”四个部分。
2.你对哪个部分最感兴趣,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一部分的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怎么把它读出来?
①理解相关的一组词语:
路上的景色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明艳”。
你还积累了那些描写景色的词语?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学生分类读读记记。
青山碧水 万紫千红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绿草如茵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桃红柳绿 银装素裹 风清月朗
草长莺飞 山明水秀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所以在这里读qū,从课文里找出这句话读一读。“曲”是多音字,它还读qǔ,怎么组词?课文里有一个词和它是近义词,请找到。(是“蜿蜒”,它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和同学配合做一做“蜿蜒”的姿态。)
②品读文中描写溪流的句子:
四个“时而”把溪流的样子写的活泼而灵动。造句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句子。
第二部分的学习:
学生自学,然后交流。
①自由读画描写洞口和外洞特点的词句,边读边想象,相机理解“突兀森郁”。
②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运用换比法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③语言训练: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a.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b.夏天,孤竹公园美丽极了。
第三部分的学习:
同桌合作体会,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点探究表达方法:
a.作者怎样写出“孔隙”中挤压的感觉?
b.课文怎样表达内洞的宽大?
c.描写石钟乳、石笋就两句话,却写出了这些岩石的形状变化多端以及观赏的乐趣
四、小结写作方法
①设疑质疑: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游完了双龙洞,回过头来看,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②回顾总结作者的游览顺序(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标出路线图)
③今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写参观游记呢?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去写?
小结写作方法:
我们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
五、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见闻
洞口和外洞
通过孔隙来到内洞
出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课前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观看溶洞图片)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不仅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简介溶洞)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读课题,揭示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在这些词语里,有一些是我们不常见的事物,比如“油桐”“石钟乳”“石笋”。(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2.学生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品析词句,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思考练习。
练习①: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说说。
练习②: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你觉得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师生交流讨论: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洞口和外洞”“通过孔隙来到内洞”“出洞”四个部分。
2.你对哪个部分最感兴趣,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一部分的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怎么把它读出来?
①理解相关的一组词语:
路上的景色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明艳”。
你还积累了那些描写景色的词语?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学生分类读读记记。
青山碧水 万紫千红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绿草如茵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桃红柳绿 银装素裹 风清月朗
草长莺飞 山明水秀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所以在这里读qū,从课文里找出这句话读一读。“曲”是多音字,它还读qǔ,怎么组词?课文里有一个词和它是近义词,请找到。(是“蜿蜒”,它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和同学配合做一做“蜿蜒”的姿态。)
②品读文中描写溪流的句子:
四个“时而”把溪流的样子写的活泼而灵动。造句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句子。
第二部分的学习:
学生自学,然后交流。
①自由读画描写洞口和外洞特点的词句,边读边想象,相机理解“突兀森郁”。
②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运用换比法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③语言训练: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a.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b.夏天,孤竹公园美丽极了。
第三部分的学习:
同桌合作体会,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点探究表达方法:
a.作者怎样写出“孔隙”中挤压的感觉?
b.课文怎样表达内洞的宽大?
c.描写石钟乳、石笋就两句话,却写出了这些岩石的形状变化多端以及观赏的乐趣
四、小结写作方法
①设疑质疑: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游完了双龙洞,回过头来看,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②回顾总结作者的游览顺序(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标出路线图)
③今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写参观游记呢?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去写?
小结写作方法:
我们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
五、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见闻
洞口和外洞
通过孔隙来到内洞
出洞
高海银- 帖子数 : 142
注册日期 : 11-02-23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